云山南路集散广场,地处白云山景区南部,为四方游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进出通道。通过对新时代建筑与自然进行对话,达到了一种文化的传递与转换。以地方文化为基础,对白云山的大门进行重新设计,激活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核心空间。运用新的材料、新的设计方法,对白云山南大门进行了全新的改造,使白云山的历史与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。
【标识绿墙】
白云山自古被称为“羊城第一秀”,是广州著名的旅游景点。云山南路集散广场是白云山最主要的入口,由于临近山坡下新景点的建设,需要将原有的广场拆掉,并将原有的一些树木移走,同时进行了此次改造。
在对现有场地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整理后,将其划分为南、北两个区域。南部由斜坡式前广场、云伞门岗结构、后集散广场和辅助功能用房三部分组成。北侧为现有山路东侧,利用山坳地势南北低、北高自然植被覆盖,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场。
【集散广场标识性门楼】
设计理念是:“白云生处,木棉开”,打造白云山门户新的门户形象,加强山门的特点,提高山门的识别度。新的南大门交通广场项目,将地标建筑的标识与安检功能分开,并将标志性的大门搬到现有的大榕树前,为白云山的主要入口提供更多的信息。它是白云山南大门的枢纽,是引导游人上山的一个重要的风景标志。
【新建建筑与山体空间渗透】
白云山因其周围白云缭绕,青山被浩瀚的云海所覆盖,故名白云山。山水雕塑造型以“云间花海”为灵感,以高、低、小尺寸的伞形不锈钢构造雕刻为主体,营造出轻盈飘逸、重叠幻影、透明洁净的云海。
为配合白云山南大门片区的交通优化,北环高架南侧和云山南路东侧进行绿化,新建一座绿地景观和生态停车场,供社会车辆在此停车和下车。根据现有情况,将电动自行车停车库选址在入口西侧的山坳中,充分利用南北地势较高的地势,修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。
【新游客服务中心】
在尊重地域特征和挖掘文化内涵的前提下,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中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,采用新材料如不锈钢、玻璃等,以较为新颖的单体建造方法,重塑白云山南门的时代新形象,使白云山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。
在此基础上,我们充分利用了基地现有的山地绿化资源,并在此基础上,通过与自然的交互和渗透,在入口处的门岗组合体和山体间形成了一种重建的对话关系。将白云山的自然空间和城市广场的绿色空间结合起来,形成一种亲密的相互作用。
【游客服务中心实景平面】
358
2019-04-11
440
2021-01-14
1327
2020-07-24
1891
2022-11-11
415
2019-05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