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判断各个员工的领导特质,还必须有不同的测试方式。行为态度面试,就是把应试者放在某一假设情境中,看看他会如何处理。这并不是角色扮演游戏,而是一种让人进入工作的各种议题与状况,进而练习决策与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举例来说,我们可以请应试者提供一个例子,当计画的方向走偏了,完全脱离正轨,「有没有曾经想办法把它救回来?运用了哪些方法?最后的结果如何?」你可以从应试者过去的工作经验找出一个例子,再推演到新环境挑战下的假设状况。
在这种行为态度的面试中,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引发策略性思考:「是否曾经设定了目标,但最后却没有办法达成?为什么失败?」透过对方的说明,你也可以仔细判断,那个计画是否在规划的一开始就有欠周详,根本没有执行完成的必要?或者,其实有机会可以避免错误?
领导人必须与他人进行沟通,也需要管理事务;藉由行为态度的面试,可以让你评估他们的人际关系技巧,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沟通。别忘了,仔细聆听,也是沟通技巧的一部分。
行为态度的面试也可以显现个人的决策风格,此时的考量应该要以组织为本位:此人的决策风格是否与组织一致?
我知道华盛顿特区有一家高科技集团,其执行长的长期决策作风,都是仰赖建立共识,这个概念包含了和谐与折冲;也就是说,当大家走出会议室时,虽然决策的结果未必能让大家都满意,但至少每个人都愿意相挺。
那名执行长退休后,董事会找来另位一位人士接棒,他是一位三星上将,决策风格落于光谱的另外一端:直接下令,要求员工听命行事。这种风格的转换实在太过突然,许多员工(特别是资深的员工)曾经享受过为决策贡献心力的时光,认为这才是一种尊重的表现,因此,有好几个人立刻开始准备另觅高就。
理想的状况是,董事会在做出这个决定时,除了改变风格的好处之外,也要考量到其风险。不过,就像是国会投票与总统选举一样,有时候,大家关注的焦点全放在如何解决燃眉之急。
迪安.霍尔(Dan Hohl)在二○○三年出版了《结果第一:世界最高效组织的团体训练法则》(Ranger Lead the Way),这本书将决策类型分门别类,简述得相当清楚:
「给我听好,照做就是了。」这是将军风格。
当时间急迫,团队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/或适任能力的时候,确实效果不错,而且,权威的界限也一清二楚。
「这是我的决定,大家有什么其他考量?」
第一种风格的领导人要是有时间倾听,或者要让其他人觉得自己也多少有些贡献,可以采取这种更为包容的领导风格。
「我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,想听听大家的意见。」
这种说法已经进入了光谱的中段。适用于团队具备更强的工作实力,有时候,还需要充裕的时间加以配合,才能贯彻决策结果。
「多数决。」
这种风格可能有其缺陷,所谓的「多数」可能只有一个人,却压倒了真正多数的另外一方。
「等我们凝聚共识。」
这种方法相当耗时,因为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很高,而且,一定要取得每一个人的同意之后,才能做出最后决定。不过,要是团队成员都很优秀,针对需要历经时间考验的重大决定,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。专家们通常运用这种领导方式去设计工业规格,科技、工程或是涂漆的组合,都属于这种范畴。
「将决策授权。」
这是种相当明快的领导风格,不过,被指定授权决定的对象必须称职适任、具有丰富经验,才能发挥令人满意的成效。
有的人看起来虽然具备了优秀领导人的特点,却永远做不好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:担任领导人并非是能力的转换,而是价值的转换。对于处理与人有关的事物,你可能极具天分,不过,要是你天性喜欢独自行动,而且希望独享所有的荣耀与奖励,你当然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。
我在前线担任了近二十年的情报官,随后又回到总部工作,里头有哪一个单位适合我,谁也说不准,或者,我的归属就是在局长办公室?根据我早年所做的测验结果,可能证明我有一定的潜力,能够从一个贡献心力的员工,成功转换为领导人,不过,中情局不会只根据这些测验的结果,就贸然将某名员工擢升到主管的位置,当然也没有任何私人企业会这么做。事实上,中情局决定将员工升到资深职位,是评估该员的任务表现,以及长官的判断与评量。中情局测验的主要价值,在于帮助员工建立自我意识,最后,在依据员工表现来评估升职的时候,让测验结果具有佐证的功能。
行为态度的面试、人格测验,以及过往的工作表现,有助于组织评定哪名员工具有领导潜能,也可以淘汰那些根本不该坐到执行长大位的员工─搞不好他们连经理人的位置也无法胜任。重要的是,标准化的测验,能够帮助员工个人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喜好。
409
2020-12-16
296
2021-01-27
7381
2024-07-06
7436
2024-02-29
8041
2023-10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