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按:第三篇文章中,作者提到投履历应该要如何准备、好让自己获得面试的机会;接下来,他将让你从人资的角度了解“面试”这件事,让你更能抓住面试官的心。
这篇文章会提到:
1.为何我出现在这里:信任的建立
2.产业公司职位与我:寻找一个实现的舞台
3.招募流程大剖析:为什么老是问“有没有问题!”
【1.为何我出现在这里?】
当你已经做了很多努力、让你有机会站在你未来可能的雇主面前,去展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、过去有什么专业与经验,让他相信你值得一起工作,与其把他想像是一个考试、一个测验、一个关卡,不如把他很单纯的当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而人与人沟通的关键,在建立双方的互相信任。
以上这段是我每次面试前,都会重复告诉自己的一件事情;我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,甚至常常在被逼急、压迫的时候口吃,因此,在我后期的学生实习面试时,我都告诉自己:“我不是来考试的,我是来和对方沟通、我们是否有缘分能一起做点事。”
猎头实习的经验告诉我,当你拿到面试、当对方已经愿意花一段时间与你谈话的时候,千千万万不要质疑自己“够不够好、符不符合对方工作叙述开的条件”,不需要!
为什么?
因为当他决定“找你来面试”的时候,他已经接受你现在的状态(除非你履历膨胀过多)
面试无论是自我介绍、或是回答任何问题,都很建议以“我是谁、为什么我会来这边面试、我对这工作的期望是什么”做开头!(by资深猎头顾问)
你主动的说明你的求职动机、以及你对工作的期望,是完全以行动来证明你的“主动积极”而非口说无凭,且当你主动开启议题时,你更容易掌握整个对话的脉络,更重要的是,你让对方觉得你是认真有准备的,会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!
而要做到这件事情,基本功要做好:【认识现在的自己】【未来的自己】【产业研究】(参考前面系列文)这三点都有做好准备的话,我相信这样的信任感,不难建立!
【2.产业公司职位与我】
从第一篇文章就看到现在的朋友一定觉得很腻,但因为太重要了我不得不再很多地方多次提起这个概念!在面试“非常想去的公司”之前,一定要把【产业研究】跟【认识自己】做得非常非常彻底!
经典的面试问题:
“为什么想进入xx产业?”
“为什么从上一份工作离职?”
“你的专业出路很广,可以做A做B做C做D,为什么要找这个领域、这份工作?”
以上几个经典问题其实除了去了解你的求职动机,更是了解你对这个产业运作有没有基本的概念、会不会因为与期望不符一下就离职但在更深入的问题例如:
“你觉得xx部门在做什么?”
“你觉得xx职位在做什么?”
“你有什么特质是可以把xx职位做好的?”
这种问题,就是考验【产业研究】做到多深。隔行如隔山,以业务来说,一样是业务,不同产业的“重点”都不一样,以我熟悉的几个产业来说:
猎头:对成就的渴望、执行力,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行动
建筑业业务:和客户的工程师建立关系、了解客户最新项目进而了解需求
FMCG的业务:了解每个通路的特性、知道不同产品在不同通路要怎么沟通与做预测
每个都是业务,都是扛业绩、需要目标导向的工作,但你在面试这三个职位的时候,如果只能提出:“喜欢和人相处、目标导向、主动积极”在有竞争者的情况下,实在很难胜出。【产业研究】要怎么做到这么深入?
1.相关产业工作经验,透过工作,和同产业不同职能、不同公司的人交流
2.访谈访谈再访谈,这种深入的insight是百度不到的,只靠查资料问到深入一定爆
3.善用建筑人才网,去把同产业的所有类似的职位工作需求都看完
4.善用筑招网,去看看同产业的人,都怎么写自己的关键成就,去推敲出工作关键
【3.招募流程大解析】
为什么我不用“面试”而要用“招募”?
求职者为什么要懂招募流程?
懂招募流程有什么好处?
当你懂招募流程,站在更宏观的视野看待面试时,就可以站在HR以及用人主管的角度,透过换位思考,更容易做沟通以及拿到offer!
首先,我们先思考,企业存在是为了?
这问题太废了,企业存在很大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要赚钱啊!
那企业为什么要招募?因为人不够,人不够就要招募阿!如果你的【产业研究】做的够深入,你可以回得更深入,《公司营运》=《A部门》+《B部门》+《C部门》...
公司获利来自公司营运时产生给顾客的价值,而当任何一个部门产能不足的时候,部门主管(俗称hiring)就会申请要招募人力、请人资部门(俗称HR)进行招募,HR就拿着部门主管开出来的条件,到人力市场上看有没有适合的人才。意思是,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商品,产品真正的使用者是部门主管,hr是初步筛选!
HR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做考核,考核是否要把你送去部门主管面前,因此,在跟HR对谈的时候,HR问的问题基本上回答的角度,从以下两个出发:
“求职动机、基本能力”
例如:“你的专业在念什么?”→:(回应完后)我在xx专业透过xx课(专案、活动)发觉自己xx特质,因此开始找xx领域的工作
或是:“你的上一份工作是做什么的?”:(回应完后)上一份工作适合我的地方哪些、不适合的哪些,因此,想找与自己xx特质关联度更高的工作,例如xx领域的xx工作(或是xx文化)无论什么问题丢过来,最终的结尾就是要牵线牵回自己“为什么在这里”。
要做到这种近乎鬼打墙的牵线,【产业研究】与【认识自己】要做得够深入!很多强者我朋友“很会面对部门主管”但很不会面对“hr”,关键就在,这些强者我朋友都太强调自己的能力与特质,而太少叙述求职动机,导致如果跟部门主管面试谈的话,部门主管会觉得自己喜欢跟这样的人工作而录取、hr会因为求职动机薄弱而拒绝!
所以,对面HR的时候,要清清楚楚得传递信息是:
1.求职动机──我为什么会想来这家公司面试、为什么是这个职位
2.了解产业价值链──大方向上搞得清楚这个产业方在干嘛,我不是来乱的基本上,这两个信息有传达且HR认同,没有理由见不到部门主管。
那么,部门主管呢?
以世纪帝国的角度,如果你是伐木工,部门主管就是当初把你诞生且叫你去伐木的人!
意思是,沟通的时候逻辑就跟hr不太一样,hr是一个守门员的概念,hr很难检测你的专业能力(但都找你来面试了,能力先放一边吧)能测验的就是你的求职动机跟搞不搞得清楚工作在干嘛,部门主管就是“用你&对你负责的人”,你的人事成本、你的绩效,就算在他的绩效里面!所以部门主管考虑的不是打空炮的“合格不合格”,而是“他有没有办法跟你一起做事?”或是“他底下的人有没有办法跟你一起做事?”有没有办法一起做事是一堆问号背后的结果,例如:
“你的人格特质与这个职位合适度有多高?”
“你的人格特质与这个团队一起运作的话,合适吗?”
“你最想做、会卖命的工作领域是什么?是我这个部门现在缺的嘛?”
“你喜欢什么样的团队?你过去在什么样的团队中运作效率比较高?”
“你喜欢什么样风格的管理模式?过去在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中效率比较高?”
如果求职流程“结束在投履历”→学经历不到位、履历或求职信有问题
如果求职流程“结束在HR面试”→求职动机不明确、无法说服对方你真的想进这产业
以上两个是有“高低之分”:拿不到面试就是履历或求职信需要调整、或是自我实力整体要再提升,有见到hr见不到部门主管就是求职动机不明确、要再加强【认识自己】与【产业研究】,
那见了部门主管却没拿到offer呢?原因就像前面说的“他觉得有没有办法跟你一起做事”或是“他觉得底下的人有没有办法跟你一起做事”。先别急着觉得自己很差,听听下面的故事。
在猎头公司工作的时候,我曾经送一个我自己觉得卖相很好、工作态度积极的求职者,去一家外资公司面试,结果我的同事说:
“除非这家外资转性,不然他应该就是去当绿叶的”后来果真这个求职者录取一堆超优的工作机会,相较普通的这个外资机会却没拿到,我就请教我同事为何如此先知神准,他说:“这家外资女生就是找乖乖牌温和温和的,你送的这个太积极太有野心,他们不爱。”
我追问:“可是之前xx职位他们不就要很积极的吗?”
我同事回应说:“那个缺要的是"男生",这个缺要稳定乖乖牌、没野心、太积极的学完马上走不爱。”
或是强者我学姊在找券商分析师的工作,面试的时候强者我学姐说:
“我知道最近景气很不好,但我相信团队运作还是需要人,我愿意领较低的薪资、做一样的事情,等未来景气复苏在调薪也没有问题。”---2008金融海啸时
对方很真诚的跟他说:“你的学经历很好,很优秀,如果是三个月前我们新同事还没进来前我会录取你,因为我们当时缺xx领域,会很愿意录取你,但我们现在要找的这个职位对你来说,可能挑战性太低,以我们过去的经验,这个职位录用你这样经验的人,待不超过一年,我个人还是建议你往其他公司、符合你期望的工作去找。”
部门主管在决定要录取一个人的时候,考虑的包含:
“能力”是否太高?他还想继续往上爬吗?太低?有低到不能教嘛?
“职涯方向合适度”短期有适合他的嘛?长期呢?会不会一下就走?学到多少他会走?
“人格特质合适度”我的团队风格适合他嘛?他在怎么样的环境才会有正常的表现?因此,见了部门主管除了能力不足拿不到offer之外,其实很大一部分的人是“职涯方向合适度”跟“人格特质合适度”的不符合。
如果录取一个人能力够但工作对他来说没挑战、且他还想往上爬,那人会走,能力够但工作氛围、气氛不适合,相处起来绑手绑脚,过不久也会走。
因此,如果走到最后一关没有被录取也没关系,除了能力之外,常常也是hiring觉得“人格特质或职涯方向上有更适合的人选”而已。
最后,总结一下“招募流程”
公司营运上人力有缺口>Hiring与HR沟通条件>HR去筛选>HR面谈第一次>进入部门主管>结果
在面试之前,可以先看看流程图、站在HR跟部门主管的角度想想,或许会有更多不同的想法,让自己的面试准备更加完善!
这系列文写到这边已经到了尾声,剩最后的“追踪管理”其实绝大多数的技巧已经写完了,算了算“总工时”我应该花了超过50个小时在这整个系列文上面。
会写这些文章其实是一点赌气,过去生活中就会一直和朋友聊“职涯”,以及聊到之后想写些“求职短文”来让更多人找工作更顺利。其中一个朋友聊到:“谁会想要看找工作的讨论文?”“有人会花超过10分钟看你的文章嘛?”“网络的注意力是10秒,你确定有人要看嘛?”
其实就因为这段对话、一个赌气,就将之前一直在“口头分享”的概念,转成文字。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很犹豫,因为内容越写越硬、越写越生硬难懂,我就越想起:“到底谁会花10分钟以上看你的文章?”其实我不知道,到底做在电脑萤幕前/拿着行动装置的你,到底为什么要花时间看我的文章?看了我的文章你感觉是什么?同意什么?不同意什么?我真的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会想写这些文章,是过去实习/求职/工作...的时候,接受过太多别人的帮助,当自己稍微有一点点能力的时候,想转过身来做点事。
如果愿意的话,告诉我为什么你要看这篇文章、甚至这系列的文章?看到现在你的感想是什么?同意什么?不同意什么?谢谢!
708
2021-10-09
1036
2020-09-05
3883
2022-09-20
3054
2022-08-04
506
2022-01-14